厦门狼野战俱乐部官方论坛 培训基地 电话:0592-6571600茶余饭后 → 十一、用字不能“韩信将兵”
查看完整版本:十一、用字不能“韩信将兵”
2008-10-17 19:50:36
十一、用字不能“韩信将兵”

文贵精炼,诗尤其如此。杨慎说文是“言之精”,诗乃“文之精”(见《升庵诗话》)。无论诗文,用字都不能“韩信将兵——多多益善”。鲁迅说:文章写好之后,要“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、句、段删去,毫不可惜。”先生写的《死》:“在这时候,我才确信,我是到底相信人死去是无鬼的。”(虽在久病高热中,也没有动摇过。)括号中的话是在定稿时删去的。因为前面的“确信”、“到底相信”,已经足以表示对“人死去无鬼”的非常坚定的信念,括号中那些再强调的话就是可有可无的字、句。但不少初学写作的人却改不掉罗里罗嗦的毛病,写起话来总喜欢叠床架屋,就像话剧《抓壮丁》中的王保长,本来要说“现在”,而从他的嘴里说出来就是“目前而今眼目下”。这样的罗嗦先生古今都有,据说清朝有个姓钱的秀才,平时写文章就像王保长说话一样,赴京赶考前妻子再三嘱咐他写文章不要罗嗦,他也答应了,但在考试完毕行将返程时,却给妻子写信说:

   吾妻:前日罗嗦而今不复罗嗦矣。吾在下月即将返里:不在初一,即在初二;不在初二,即在初三;不在初三,即在初四……不在二十八,即在二十九。所以不写三十日,下月因小月之故也。家中有棉鞋一双,希吾妻拿出来拍拍打打,因多灰尘之故也,希吾妻千千万万不要忘记,为省笔墨起见,吾不写草头大写万字,故以方字去点代之……

写文章切不可学这样的罗嗦先生,应当做到有话则长,意少则短,不要无话找话说。人家要八百字才能写出来的内容,你一百字就能说清楚,这就是功夫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十二、别图省钱买劣质货


删繁就简不是刻意求简。“删”与“不删”得以是否影响语意表达为标准。善删者“字去而语留”;不善删者“字删而意阙(缺)”。《汉书•张苍传》:“苍免相后,年老口中无齿,食乳。”“年老口中无齿”,刘知己认为应简为“口无齿”,删去三字,句子更干净利落,表意一样清楚。这就简得恰当。再如鲁迅曾经批评过的一个事例:“秦始皇乃始烧书”,有人硬要将其写成“政叔燔典”,这就成了“简古”。“秦始皇乃始烧书”是一句很清楚的话,“政叔燔典”就晦涩怪癖,必须加上如下注释:“政,秦始皇; 叔,开始;燔,焚烧;典,古籍。”别人才能读懂它的意思。这就像我们要购一件商品,花七百元能买一件合格品,为节省三百元买了一件劣质货,又添一千六百元把它修补起来才能使用,实在是一件不划算的买卖。
“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;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该短的句子不能叠床架屋往长里写;简去必不可少的文字也会影响语意的表达。比如:“两个红领巾使尽浑身力气把一根横卧在轨道上的木头推了出去,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在千钧的时刻化险了。”“千钧”后面省掉“一发”,“化险”后面省掉“为夷”,就使句子变得糊涂不通。又如: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曾经出过的一道病句改错题:“粮库主任的失职,使四十吨小麦霉烂变质。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,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,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。”“赔偿”前面少掉了“责令他”三个字,“上级领导”就做了一个十分荒唐的决定:粮库主任失职,自己给他赔偿经济损失。哪个领导的秘书这样写文章能不挨板子呢?    
写文章要惜墨如金,绝不多用一个“可有可无”的字、词。会过日子的人又都懂得:用钱要节省,当花的钱还得要花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十三、多用短句少出错

话写通顺是文章的最基本要求。所谓通顺,就是要合语法,合逻辑。初学写作的人,不宜在文章中过多使用长句。写结构复杂的长句,往往容易出错。为了把话写清楚,应当提倡多用短句。
短句是指那些词语少,形体短,结构简单的句子。这样的句子比较容易把握,少出错误。而且短句修饰成分少,表达上更具有简洁明快的优点。如朱自清的散文《春》的开头:

   盼望着,盼望着,东风来了,春天的脚步近了。
    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,欣欣然张开了眼。山朗润起来了,水涨起来了,太阳的脸红起来了。

一连使用了九个短句,总计五十三个字,每句平均不足六个字。但表意清楚,轻快活泼。
再如毛泽东1940年2月1日在延安民众讨汪大会上的演说,讲陕甘宁边去的进步,也是一连用了十个短句:
   
    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,二没有土豪劣绅,三没有赌博,四没有娼妓,五没有小老婆,六没有叫化子,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,八没有萎糜不振之气,九没有人吃摩擦饭,十没有人发国难财,为什么要取消它呢?

一组短句,一至八分句用了动宾格式,九、十两个分句用了兼语格式,整组句子结构简单,形体短小,说者上口,听者入耳,易懂易记。如果要用长句表达:“这里没有贪官污吏、土豪劣绅、赌博、娼妓、小老婆、叫化子、结党营私之徒、萎糜不振之气和吃摩擦饭、发国难财的。”一句话长达四十四个字,作宾语的联合词组有十项之多,就令演说者吃力,叫听的人头疼,弄不好还会出错。
提倡多用短句并非不能使用长句。长句一般修饰限制成分多,对于准确、严密地表达思想内容,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。但就初学写作的人来说,多用短句,少用长句,却是减少语病的好方法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十四、浓妆艳抹不添美

自然质扑,是历代文章大家崇尚的语言风格。李白的《静夜思》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全是平平常常的话,却是自然流露的思乡真情;再如他的《子夜吴歌•秋歌》:“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。秋风吹不尽,总是玉关情。何日平胡虏,良人罢远征。”也没有用一个形容词,更无任何艳词丽句,却表达了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怀念,同样十分感人。
写诗作文, 应当在内容和真情实感上下功夫,用朴素自然、明晰通畅的语言来表达情意,而不要刻意去追求艳词丽句。有的文章,因为内容空洞,无真情实感,便在词句上浓妆艳抹,企图以华词取巧,这种矫揉造作的华饰,既不自然,又不真实,只能令人读之生厌。一些初学写作的人,以为堆上许多漂亮的形容词,就可以使文章变美,这种想法是错误的。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把文章比喻成人面,认为一个人若是为了好看而在脸上涂抹浓脂厚粉,则本来长相漂亮的必定减色,而本来长相丑的就会更丑。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,唐人张佑写诗说她“却嫌脂粉污颜色,淡扫蛾眉朝至尊”,她就不肯用浓妆艳抹毁了自己的“天生丽质”。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中有个三仙姑,因为老脸上皱纹太多,就拼命往脸上涂粉,抹得太厚,“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”。三仙姑就是饰美反增丑的例子。写文章不在“意”上练内功却想通过雕绘辞藻来增色,与一个人不注意皮肤的保养只想用厚厚的脂粉益美一样,只能弄巧成拙。
Powered by BBSXP 2008 SP2 ACCESS © 1998-2024
Processed in 00.05 second(s)